鹏湾龙脑 辟秽之王

龙之尊,天下第一,脑之要,人间之最。

用龙脑命名之件,可见其地位之高,分量之重,作用之大。


微信图片_20210726191511.jpg


 

龙脑,这个载入中医药典籍已有数干年历史的药材瑰宝,现代却很少有人知道了。因为这个瑰宝以前没有在我国原生的记录,从来没有出产过,而是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近代更是被廉价的人工合成冰片所替代。所以,大多数老百姓甚者很多业内人士根本不知道龙脑为何物。


古代的龙脑是与金冠、象齿齐名的贡品,专供皇室与大臣们享用,是驱邪辟秽祭天祭祖,怡情养生的上品。


含龙脑的野生植物“龙脑樟”,1988年在我国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被发现。这种樟树每年五月变红,当地人称之为“红樟树”。经宁石林为首的湖南省新晃县龙脑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十多年的探索努力,改写了我国无天然龙脑的历史,并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对龙脑樟拥有二十年的独占经营权。20115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在新晃召开了“全国首届原生中药材(新晃龙脑)认知与合理利用研讨会。从此“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龙脑“格格”“终可娉婷出殿前”了。


微信图片_20210726191516.jpg



《本草汇言》云:“龙脑,开窍辟邪之药也,芳香之气能辟一切邪恶”。



古代皇帝在行幸前,以龙脑掷地,花蕊夫人有“青锦地衣红绣毯,尽铺龙脑郁金香”的名句。


《香典》载记“龙脑树生长在深山之中,生有龙脑的树,没有风吹过,也自己摇动,到了夜里,龙脑向上行进,发出瑟瑟声响,在叶间露出,承接露水,到了白天,则隐藏在树根柢间。轻易不能得到故被视为神物”。


微信图片_20210726191520.jpg


著名中医药文献学家、临床家孙光荣教授称龙脑为“辟秽之王”。

 

“辟秽之王”的作用


辟秽之王可以预防、阻断、清除有害于人体健康的污秽之气,包括瘴气、霉气、臭气、尸气及一切有机物质的腐烂之气,净室洁境。特别是在入睡时人的抵抗力下降,病邪之气容易乘虚而入,偏偏在这个时候少有别人的呵护。辟秽之王的芳烈之气,可驱邪辟秽,抵御病 邪之气侵入,呵护人体健康。


古代梁武帝就有益寿香枕之说。

 

使用方法:


拧开玉瓶盖,取出瓶盖内封口,置于卧室床边,让其自然散发气息即可。

龙脑

千年文化承载  皇家贡品独享


龙脑之源:


释迦在世教化四十九年...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以二月十五日,入般涅槃。”(《隋书经籍志》)

拘尸那揭罗国...城西北三四里渡阿恃多伐底河,西岸不远至娑罗林。其树类槲而皮青白,叶甚光润四树特高,如来寂灭之所也。(《大唐西域记》)

娑罗树:又作沙罗、莎罗,为龙脑香科常绿大乔木。佛教传说,释伽牟尼在拘尸那城河边娑罗树下涅槃。其树四方各生二株,故称‘娑罗林’或‘娑罗双树’”。

《西域记》云:西方秣罗矩吒国,在南印度境。有羯布罗香树,干如松株而叶异亦异。湿时无香,木干之后,循理析之,中有香,状类云母,色如冰雪,即龙脑香也。(《本草纲目》)

 

龙脑引入:


《隋书》云:“赤土国王派儿子那耶迦向隋炀帝进献金芙蓉冠、龙脑”。

《酉阳杂俎》云:“天宝末,交趾国贡龙脑,如蝉蚕形”。

《元史》云:“癸未,罗斛国王遣使上表,以金书字,仍贡黄金,象齿,龙脑等物”。

《册府元龟》云:“开元...十二年三月,大食遣使献马及龙脑香”。

汉高祖乾祐元年六月王寅,(荆南)高从诲,贡金器二百两龙脑二斤...

陀洹国,...贞观十八年,遣使来朝献白鹦鹉及婆律膏(婆律膏即龙脑油)。”

 

龙脑古用:


食用:


《朝野金载》卷二亦云:“真腊国待客,以龙脑香为赏宴”。

《阿.波罗游记》“显贵们所吃的叶子是用龙脑和其他香料制成的,其中掺有生石灰”。

《阳杂编》宝历二年,淛东国贡舞女二人所食多茘枝,金屑,龙脑之美,宫中语: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

史书对龙脑食用记载还有“清风饭”、“龙脑煨芋头”、“龙脑香薰茶”、“药用”。

据《香乘》记载,龙脑香树的液体树脂油(即龙脑油)可以调酒服之,具有“补男子”的神奇功效。龙脑浆:“南唐保大中,贡龙脑浆香气馥烈,大补益元气”。


闻之——香薰

龙脑是礼佛的上等贡品,被列入密宗五香。

龙脑熏衣是唐懿宗皇帝身份的象征。

《酉阳杂俎》载,杨贵妃所佩戴的领巾是用唐玄宗赐予的龙脑熏过的。其香味之浓,隔年之后,犹能辨识。

薛能《吴姬十首》云:夜锁重门昼亦监,眼波娇利瘦岩岩。龙麝薰多骨亦香,因经寒食好风光。取次衣裳尽带珠,別添龙脑裛罗襦。

在皇帝行幸之前,先掷龙脑以籍地,辟秽

“旧时人主所行,黄门先以龙脑、郁金藉地,上悉命去之。”《旧唐书》

翠尾聚龙脑香:“孔雀毛着龙脑香,则相缀,禁中以翠尾作帚,每幸诸阁,掷龙脑香以辟秽,过则以翠尾帚之,皆聚无有遗者,亦若磁石引针”。


皇帝祭祀时,使用龙脑香:

国朝故事:乘舆亲祠郊庙,拂翟往,以金合贮龙脑,内侍捧之,布于黄道,重齐洁也。”(《文昌杂录》)

把龙脑香塞进香囊里,同心龙脑之枕:“(同昌)公主乘七宝步辇,四面缀五色香囊,囊中贮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香。此香异国所献也,仍杂以龙脑金屑。”(《杜阳杂编》)

把龙脑香末,涂抹在扇子上,制成“雪香扇”:

“孟昶夏月水调龙脑末涂白扇上,用以挥风。一夜,与花蕊夫人登楼望月,俁堕其扇,为人所得。外有效者,名‘雪香扇’。”(《清异录・雪香扇》)

用龙脑香打造“风流箭”:

宝历中,帝(唐敬宗)造纸箭竹皮弓,纸间密贮龙、麝末香。每宫嫔群聚,帝躬射之,中有浓香触体,了无痛楚。宫中名‘风流箭’,为之语曰:‘风流箭,中的人人愿。’”(《清异录・风流箭》)


龙脑香用于防止尸体腐烂:

《中国印度见闻录》云,中国国王去世后,多用龙脑处理尸体。

据《列王纪全集》()记载,波斯萨珊王朝的国王死后,也要用龙脑处理尸体。如波斯王阿努席尔旺给王子遗书中云:用龙脑把我的周身涂遍将体内的血液要尽量排光,然后充入樟脑与麝香。


龙脑香作为馈赠:


皇帝用龙脑香作为馈赠爱妃、宠臣及其亲属的最佳赠品“天宝末,交趾国贡龙脑,禁中呼为瑞龙脑。上唯赐贵妃十枚,香气彻十余步上夏日尝与亲王棋,令贺怀智独弹琵琶,贵妃立于局前观之。上数枰上子将输,贵妃放康国猧子于坐侧,猧乃上局,局子乱,上大悦。时风吹贵妃领巾于贺怀智巾上,良久,回身方落。贺怀智归,觉满身香气非常,乃卸幞头贮于锦囊中。及二皇复宫追思贵妃不已,怀智乃进所贮幞头,具奏前事。上皇发囊,泣曰:此瑞龙脑香也。”(《酉阳杂俎》)

“遗安禄山龙脑香:贵以上龙脑私发明驼,使遗安禄山三枚余归寿邸,杨国忠闻之,入官语妃曰:‘贵人妹得佳香,何独吝一韩司掾也?’妃曰:兄若得相,胜此十倍”《香乘》,引《杨妃外传》)

赐龙脑香:唐玄宗夜宴,以琉璃器盛龙脑香,赐群臣。冯谧曰:臣请效陈平为宰,自丞相以下皆跪受,尚余其半,乃捧拜曰:勒赐录事冯谧。玄宗笑许之。”(《香乘》)

 

唐诗宋词话龙脑:


“青地衣红绣毯,尽铺龙脑郁金香。”(唐・花蕊夫人.《宫词》)

“龙脑移香凤留,可能干古永悠悠。”(唐・黄滔《马嵬》)

“炉添龙脑炷,绶结虎头花。”(刘禹锡)

“‘薄霎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李清照《醉花阴》)’;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李清照《浣溪沙》);瑞脑烟残,沈香火冷。(李清照,断句)’”

“美人干金织宝裙,水沈龙脑作燎焚。”(陆游《前有樽酒行》)

“青骢马肥金鞍光龙脑入缕罗衫香,美人狭坐飞琼觞,贫人唤云天上郎。”(唐・李贺《啁少年》)

“青楼昨夜东风转,锦帐凝寒觉春浅。垂杨摇丝莺乱啼,袅袅烟光不堪翦。博山吹云龙脑香,铜壶滴愁更漏长。”(《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三)

“夜锁重门昼亦监,眼波娇利瘦岩岩。龙麝薰多骨亦香,因经寒食好风光。取次衣裳尽带珠,别添龙脑裛罗襦。”(《全唐诗》卷五百六十)

 

龙脑历史文献参阅目录

1.《北史》唐李延寿撰第九十五卷

2.《隋书》唐魏徽等撰第八十二卷

3.《大唐西域记校注》唐玄奘辩机原著季羨林等校注P270-273

4.《西阳杂俎》唐段成式撰P2-3P178-179

5.《全唐文》第999

6.《全唐诗》第273卷、第299卷、第394卷第561卷、第584卷、第706

7.《诸蕃志校释》宋赵汝适原著杨博文校释P161

8.《日唐书》第18卷下的197

9.《新唐书》第221卷上、第222卷下

10.《宋史》元脱脱等撰第418

11.《丝绸之路一一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法阿里玛扎海里著耿昇译P445-461

12.《阿拉伯波斯突厥人东方文献辑注》上册法G.费琅辑注耿昇穆根来译P26-27

13.《苏门答刺骨国考》法费琅著冯承钩译P158-159

14.《唐代的外来文明》美谢弗著吴玉贵译

15.《中国印度见闻录》穆根来汶江黄倬汉P356-357P5P16P21P34

16.《道里邦国志》阿拉伯伊本.胡尔达比赫著P68-69

17.《列王纪全集》()菲尔多西著张年等译P239P483

18.《列王纪全集》()菲尔多西著张年等译P688P689

19.《马可波罗行记》钩译P409

20.《交广印度两道考》钩译P94-10

21.《名医别录》P60

22.《唐.修本草》P3

23.《千金翼方》P70

24.《本草衍义》P91

25:《现代本草纲目》上P1099-1101

26.《实用植物本草》P249

27.《本草名考》赵存义找春塘著P230-23

28.《大堂西域记》唐玄奘著

29.《唐研究》第三卷P538-539

30.《本草汇言》明倪朱谟著P554-557

31.《夜郎考证》


*免责声明:

文章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本文如无意中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告之即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且不侵犯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